购彩中心—用户注册 - - (中国)小红书百科
购彩中心—用户注册2023-01-31 16:05

东西问|王素:汉字能从“汉字文化圈”迈向“地球村”吗 ?******

  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电 题 :汉字能从“汉字文化圈”迈向“地球村”吗?

  ——专访中国著名历史学者、汉语言文字研究专家王素

  中新社记者 李京泽 高凯

  每逢年终岁尾 ,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 、日本 、韩国、马来西亚 、新加坡等地的人们会精心选择年度汉字来反映一年来的世态百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成为惯例,汉字 的魅力一次次显现 ,其蕴藏 的文明密码越来越吸引世界 的目光。

  人们为何选择汉字进行年度总结?作为几大古老文字中唯一从未间断、一直沿用至今 的文字 ,汉字的魅力从何而来 ?未来汉字能从“汉字文化圈”迈向“地球村”吗?中国著名历史学者 、汉语言文字研究专家王素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指出 ,每一个汉字都有丰富 的文化内涵,看到汉字,就看到了文化,汉字早已从中国到了“汉字文化圈” ,再从“汉字文化圈”大步迈向“地球村”,应该为期不远。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

  中新社记者:每年进入12月份 ,年度汉字开始在亚太多个国家和地区被陆续选出 ,评选活动受到普遍关注和欢迎 。人们为何不约而同选择汉字进行年度总结?

  王素 :首先因为这些地方都属于“汉字文化圈”。二战后,日本东京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西嶋定生提出著名 的“东亚世界论”,认为“东亚世界” 是以中华文明的发生及发展为基轴形成 的世界。该世界的构成含有汉字文化、儒教、律令制 、佛教四要素 。除中国外,东亚地区的日本 、韩国 、朝鲜、蒙古国,以及东南亚 的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都曾长期以汉字为交流工具 ,属于“汉字文化圈” 。直至今日,这些国家仍是中华文化外延很重要 的一部分。

  不少国家和地区选择汉字进行年度总结 ,除了“汉字文化圈”因素外,还与当地生活着不少华人,或有大量华裔存在一定关系。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根脉 ,也 是华人、华裔与中华故土联系 的重要纽带。

“香港年度汉字评选2022”记者会,公布10个候选年度汉字。陈永诺 摄

  中新社记者 :汉字 的起源与发展,本身就 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您认为汉字有怎样 的特殊性?作为文化和文明载体 ,汉字有何重要 的社会作用?

  王素 :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俗称表意性方块字,确实有着从未间断 的悠久历史 。汉字的起源,一般认为来自原始的图画 。每个汉字都有形 、音、义三要素 ,字形排第一 。所谓象形字,就 是图画 。

  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在《悉昙 :中国和日本梵语研究史》书中指出:中印文化传统不同,中国重文字,印度重声音。他认为中国文字重字形 。

  汉字的特殊性在于象形性和表意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记“六书”排序 :一曰指事 ,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 ,六曰假借 。前四书属于造字法,后二书属于用字法 。造字法的重点都在象形和表意。

“字由人──汉字创意集”展览在香港举办。陈永诺 摄 

  汉字的特殊性还在于字 、词不分 ,只字可作单词,合成词可分单个字 ,一字多义,一词多义 ,作为文化和文明 的载体,对于文化的憧憬和文明的升华 ,都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譬如,杜甫在《春日忆李白》诗中写道:“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庾信 的诗,到底 是清美新颖,还是清奇新艳 ?鲍照 的诗 ,究竟是英俊飘逸,还是轻俊闲逸?什么诗算得上清新 ,什么诗算得上俊逸?实际都 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这种语境 ,对于人际沟通和群体交往都可承载一种可意会的社会作用。中华文化在这种语境中充满憧憬,中华文明在这种语境中获得升华 。

由江西省博物馆与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合举办 的《汉字——中国文字起源与发展》展览 。刘占昆 摄

  中新社记者:汉字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应如何理解汉字作为文明发展和传播 的重要助推器作用 ?

  王素:汉字在“汉字文化圈”所属国家和地区 ,读音或有不同,象形性和表意性没有变化 。只要粗知汉字 的造字原理 ,看图识字,因形辨义 ,就能进行交流 。

  从古至今 ,中国 的对外交流一直存在“笔谈”的传统 ,在“汉字文化圈”所属的国家和地区 ,也有大量汉字“笔谈”文献。据研究 ,不仅有中日、中朝 、中越、中琉的汉字“笔谈”文献 ,还有日本、朝鲜 、越南 、琉球之间 的汉字“笔谈”文献 ,甚至还有朝鲜、琉球 、越南三方 的汉字“笔谈”文献。

  晚清著名诗人、外交家、政治家黄遵宪 ,曾在与日本汉学家宫岛诚一郎“笔谈”后赋诗云:“舌难传语笔能通,笔舌澜翻意未穷。不作佉卢蟹行字 ,一堂酬唱喜同风。”这 是“汉字文化圈”特有的人文交流景观 。汉字对于文明发展和传播 的重要助推器作用可以想见。

  汉字顽强的生命力来自丰富的文化内涵。譬如“信”字 ,从人从言。《说文解字》说 :“直言曰言。”又说:“信,诚也。”人言必须讲诚信,内心必须信守承诺 。《论语·颜渊》记孔子曰 :“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对于“信”字 的内涵,“汉字文化圈”是有共识 的。

  其实每一个汉字 ,都有这样丰富 的文化内涵 。看到汉字 ,就看到了文化;只要文化不绝 ,汉字就会永远向世界展现顽强的生命力 。

古文“信”字 。

  中新社记者:随着中国和世界的深度对话沟通,汉字也伴随着中华文化走向更为宽广的世界舞台 。您如何看待汉字与其他语言文字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

  王素:汉字 的发展史 ,也 是其逐步走向周边乃至世界的过程 。历史上,“汉字文化圈”的形成主要在汉唐时期 ,前后经历了八百年。当时作为东亚最为先进 的国家 ,中国有着开放包容的胸襟,周边邻国乐于学习汉字文化和儒家思想 。

  汉字要想走向更为宽广 的世界舞台 ,首先必须规范汉字,使之能与世界接轨。此前中国进行过两次汉字简化改革 。应该如何简化才能保留汉字的象形性和表意性 、保护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顽强 的生命力 ,这 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 的重要课题 。

中国文字博物馆外景 。中国文字博物馆 供图

  中国学术巨匠饶宗颐晚年写了一部书 ,名为《符号·初文与字母 :汉字树》,很值得一读 。他认为 :汉字与拼音文字实际都源自陶文符号,后来分道扬镳,拼音文字向语言化发展 ,汉字向文字化发展。这带来“语 、文分离” :语言化导致楔形文字死亡,拉丁文被架空亦死亡 ;文字化终使汉字发展壮大 ,成为一棵大树 ,枝叶葰茂 ,风华独绝。

  汉字与拼音文字原本同源异流 ,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影响 ,是文字发展不可抗拒的大趋势 。日本是使用外来语最多 的国家。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使用外来语汇也越来越多。地球是全人类共同 的家园 。中国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繁荣文化,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进中外互鉴 ,汉字早已从中国到了“汉字文化圈”,再从“汉字文化圈”大步迈向“地球村” ,应该为期不远了 。(完)

  受访者简介 :

  王素 ,中国著名历史学者、汉语言文字研究专家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古文献研究所名誉所长 。“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修纂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和出土文献整理研究 ,参加或主持的出土文献整理图书有《吐鲁番出土文书》《新中国出土墓志》《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等。个人出版专著18部,发表论文 、书评、杂撰等400余篇 。

  • 购彩中心—用户注册

    科学家成功合成铹的第14个同位素******

      超镄新核素铹-251不仅 是近20年来科研人员首次直接合成的铹的新同位素,也是迄今为止合成的中子数N为148的最重同中子异位素。铹-251具有α衰变性 ,可以发射出两个不同能量 的α粒子。

      超重元素 的合成及其结构研究 是当前原子核物理研究 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 。铹 是可供合成并进行研究 的一种超镄元素,引起了人们极大 的兴趣。

      近日,科研人员利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充气谱仪(AGFA)成功合成了超镄新核素铹-251。相关成果发表于核物理学领域期刊《物理评论C》 。

      此次合成铹的新同位素 ,运用了什么技术方法 ?合成得到 的铹-251 ,具有什么基本特征 ?合成 的铹-251对于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来说具有什么意义?针对上述问题 ,记者采访了这一工作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天衡 。

      不断进行探索,再次合成铹同位素

      铹的化学符号为Lr,原子序数为103 ,是第11个超铀元素,也 是最后一个锕系元素。“一般来说 ,原子序数大于铹的元素被称为超重元素 。”黄天衡介绍。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 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同位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占有同一个位置 ,同位素这个名词也因此而得名 。

      103号元素由阿伯特·吉奥索等科研人员于1961年首次合成。为纪念著名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103号元素被命名为铹。锕系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原子序数为89—103 的15种化学元素的统称,其中 ,铹元素在锕系元素中排名最后。

      截至目前 ,科研人员们共合成了铹 的14个同位素,质量数分别为251—262、264、266。目前合成的铹 的14个同位素中,铹-251至铹-262是在实验中通过熔合反应直接合成的 ,铹-264和铹-266则是将原子序数更高 的核素通过衰变生成 的。

      目前,铹 的化学研究中最常使用 的同位素 是铹-256和铹-260 。科研人员通过化学实验证实铹为镥 的较重同系物 ,具有+3氧化态 ,可以被归类为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中的首个过渡金属元素。由于铹的电子组态与镥并不相同,铹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能比预期 的更具有波动性。在核结构研究方面,受限于合成截面等原因 ,目前 的研究仅集中在铹-255上。然而即使 是铹-255 ,其结构能级 的指认目前也还存有争议。

      通过熔合反应,形成新 的原子核

      铹和其他原子序数大于100 的超镄元素一样 ,无法通过中子捕获生成 。目前铹只能在重离子加速器中通过熔合反应合成。由于原子核都具有正电荷而会相互排斥,因此 ,只有当两个原子核 的距离足够近的时候 ,强核力才能克服上述排斥并发生熔合 。粒子束需要通过重离子加速器进行加速 。在轰击作为靶的原子核时,粒子束 的速度必须足够大,以克服原子核之间的排斥力 。

      “仅仅靠得足够近,还不足以使两个原子核发生熔合 。两个原子核更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裂变 ,而非形成单独 的原子核 。”黄天衡介绍 ,如果这两个原子核在相互靠近 的时候没有发生裂变,而是熔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原子核,此时新产生 的原子核就会处于非常不稳定的激发态。为了达到更稳定 的状态,新产生的原子核可能会直接裂变 ,或放出一些带有激发能量的粒子 ,从而产生稳定的原子核。

      在此次实验中,科研人员利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TLAS直线加速器提供的钛-50束流轰击铊-203靶,通过熔合反应合成了目标核铹-251 。这个新 的原子核产生后,会和其他反应产物一起被传输到充气谱仪(AGFA)中 。在充气谱仪(AGFA)中 ,铹-251会被电磁分离出来,并注入到半导体探测器中 。探测器会对这个新原子核注入 的位置、能量和时间进行标记。

      “如果这个原子核接下来又发生了一系列衰变,这些衰变的位置 、能量和时间将再次被记录下来,直至产生了一个已知 的原子核 。该原子核可以由其所发生 的衰变 的特定特征来识别 。”黄天衡说 。根据这个已知的原子核以及之前所经历的系列连续衰变的过程 ,科研人员可以鉴别注入探测器的原始产物 是什么 。

      超镄新核素铹-251不仅是近20年来科研人员首次直接合成的铹 的新同位素,也是迄今为止合成的中子数N为148 的最重同中子异位素(具有相同中子数 的核素) ,还 是利用充气谱仪(AGFA)合成的首个新核素 。目前 的实验结果表明 ,铹-251具有α衰变性 ,可以发射出两个不同能量的α粒子 。

      拓展新 的领域,推动超重核理论研究

      由于形变,若干决定超重核稳定岛位置的关键轨道能级会降低到质子数Z约等于100 、中子数N约等于152核区的费米面附近 。对于这一核区的谱学研究可以对现有描述稳定岛 的各个理论模型进行严格检验,从而进一步了解超重核稳定岛的相关性质 。由于上述原因,对于这一核区的谱学研究是当下探索超重核结构性质 的热点课题 。

      此前 的理论模型均无法准确地描述这一核区铹的质子能级演化 ,相关 的实验数据十分有限。“本次实验 的初衷为把铹 的结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丰质子区,尝试开展系统性的研究。”黄天衡表示。

      研究结果表明 ,形成超重核稳定岛 的关键质子能级在铹 的丰质子同位素中存在能级反转现象 。此外 ,研究人员还通过推转壳模型下粒子数守恒方法(PNC-CSM)较好地描述了这一现象,并指出了ε_6形变在这一核区 的质子能级演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此次研究指出了ε_6形变在铹的丰质子核区 的质子能级演化中起到 的重要 的作用,对现有 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 的挑战 ,将推动超重核领域相关理论研究 的发展。”黄天衡说 。(记者颉满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购彩中心—用户注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