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彩中心—用户注册_购彩中心—用户注册
购彩中心—用户注册2023-01-31 16:05

购彩中心—用户注册

北京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将新建18站******

  13号线扩能提升将新建18站

  工程进入复工满产阶段 拆分AB线运力大幅提升

  本报讯(记者 李博)聚集着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的后厂村路 ,早晚高峰交通压力十分突出。在中关村软件园北侧 ,13号线后厂村站施工已经陆续展开。记者从市重大项目办及京投所属轨道公司了解到 ,作为全市重点工程 的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 ,已进场开工建设 的12个标段全部复工。全线管理及劳务人员全部到岗 ,工程已进入复工满产阶段。

  “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新建车站共有18座,其中10座车站已开工建设,本月还将有3座车站实现开工 。”京投所属轨道公司第二项目中心副总经理高亚彬介绍,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既有线改造工程 ,将在不影响13号线运营的基础上,利用晚上地铁停运后的“窗口期”施工作业。

  北京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是在既有13号线西二旗-龙泽-回龙观站区段 ,通过线路改造等技术手段,将既有13号线倒U型线进行拆分,形成13A线、13B线两条线路 。13A线由车公庄经西直门 、新龙泽至天通苑东 ,串联既有13号线西段及天通苑和回龙观地区。

  13B线由海淀区16号线马连洼站,经新龙泽至东直门站 ,串联了上地软件园、回龙观、天通苑及13号线东段 。两条线路具备互联互通的条件,同时预留了B线跨线运营至A线的条件,未来不仅可以实现A、B线同站台换乘 ,还可实现跨线组织运行,提升了服务水平 。

  拆分完成后 ,13A线具备运营8编组B型车能力,运输能力提高75%左右 ;13B线运输能力提高30%左右 ,将有效解决西直门终点站列车折返条件差、发车间隔无法缩短、13号线车厢拥挤 、站外限流排队等问题。

  拆分线路新建站线的同时,13号线既有站点也将实施改造。“改造工程将为既有13号线线路两侧加装声屏障,同时 ,13号线西段5座车站还将加宽加长。改造过程中 ,不仅要对既有站台进行加长,还要新建一套更高更长的屋顶 ,改善站台候车环境。”高亚彬介绍 ,目前相关单位正在完善既有车站 的改造方案。根据计划,13号线上地站 的改造工作将会率先进行,其余车站随后也会进行改造 。

  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完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出行条件,完善北部地区轨道交通线网,更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

  目前,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已有14000余人返岗返工。预计2月10日左右 ,所有标段将实现复工满产 ,现场施工人员将达23000余人 。2023年 ,北京在建轨道交通200余公里,计划投资350亿元。

连战回忆录披露台政坛秘闻,两岸关系 是其中浓墨重彩一笔******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于名】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历时15年撰写 的《连战回忆录——我 的永平之路》 ,1月17日在岛内出版。

  连战办公室主任彭国省表示 ,连战写回忆录 是忠实记述当时 的氛围与事件,面对自己走过的岁月 ,检讨自己 的工作奉献,分享给读者。两岸关系自然 是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据台湾《联合报》17日报道,连战在最后篇章对两岸关系提出建议 ,力主“两岸应该推动政治对话、追求最终和平”,强调“和平”与“发展” 是两岸关系最关键课题。他透露 ,2008年底上海论坛期间 ,因为两岸已达成向前推动经济合作 的方案 ,除了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要再谈外,未来就 是要碰触政治层面的制度性问题 。当时大陆方面对连战表示 ,“我们好好再继续努力,没有什么解决不了 的” 。连战回台湾后特别向马英九报告说 ,“我们是否可以好好规划,两岸可就政治架构难题商讨未来 的制度性安排”。但马英九回应说 ,政治议题非一蹴而就 ,应秉持“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先急后缓”的原则,像堆积木方式来进行。

  连战表示 ,其实2012年马英九竞选连任前夕,“过境”美国时曾抛出未来可推动两岸签署和平协议 的主张,一度引起广泛讨论,但后来不了了之 ,不知是否受到美国压力 ,到马2016年5月卸任,都未再谈起该议题。2014年及2016年国民党连续选举大败 ,在两岸问题上采取保守做法仍未守住政权,现在很多人在检讨反省,“但历史的进程真 是当断未断 ,反受其乱” 。连战曾说 ,两岸事务哪一样 是单纯的经济 ?每样都避不开政治 ,他真心期盼有政治家能把上一代留下的历史问题,在我们这代有效解决 ,别留给下一代。

  连战在书中还谈到与马英九有关 的另一件事——1997年的“白晓燕命案”。他写道 ,命案发生后 ,民进党以治安败坏为由要求“行政院”改组,并发起游行,但连战认为,任何社会都会发生骇人听闻的绑架撕票案,从未听闻要上纲到“行政院长”下台 ,这 是民进党在借题发挥 ,所以即使第一时间时任“内政部长”林丰正要请辞 ,他也并未答应 。后来“白晓燕案”持续延烧,作为“政务委员”的马英九提出辞呈,连战当时也对马这个政治动作感到不快 ,“让我有被落井下石之感”。连战还派人去力劝马打消辞意 ,但马英九坚持不回去上班,后来也逼得“内阁”进行改组,“这也 是我在行政院期间一段较为不快的回忆”。2007年马英九要参选时曾去看他 ,承诺当选后重启对于“3·19枪击案”的调查,但遗憾的是马当选后 的8年未对本案重启调查,令真相无法大白。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 ,书中提到当年的治安问题,负责任 的政治人物会在必要时担负起责任 ,向民意负责,这是民主政治应有 的样貌 ,马在当时也做了正确 的决定。彭国省则表示 ,“连战对马英九没有意见” 。据悉,连战在“跋”中特别感谢马英九连续5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委托他代表参与的信任与托付,也感谢马在任内实现“和平之旅”五大愿景 。2月7日 ,连战将在经国七海文化园区举办新书发表会 ,仅邀5人致辞 ,第一位就是马英九。另四位为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前“立法院长”王金平 、前“行政院长”刘兆玄以及出生在台南的史学家郑喜夫。

  连战在回忆录里还特别谈到2004年的“3·19枪击案” 。他写道,他和宋楚瑜当晚本来准备对30万泛蓝支持者发表公开演说 ,但因为枪击案事发突然,连战宣布停止所有竞选活动 。连宋探视陈水扁遭拒 ,且质疑陈水扁和吕秀莲封锁“并不严重 的病情” 。对此,陈水扁16日发表声明称,婉拒连战慰问 是考虑有众多媒体在场 的探视可能有所不便 ,“事件并非自导自演”。彭国省则回应说,陈水扁的声明跟当年一样谎话连篇 ,他声称因众多媒体在场而婉拒连宋探视,但记者都被隔在外面,哪来众多媒体 ?

  台湾《中国时报》17日评论称,连战这本回忆录记录了他从国民党要员 ,到卸任后推动两岸和平交流 的过往 ,重现国民党主政时期带领台湾蓬勃发展、不断推进两岸和平的历程,“宛如浓缩版台湾现代史” 。对比现在的执政党,有今非昔比之感 。

  (环球时报)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购彩中心—用户注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