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坐标中国】坐标上 的“跨度”,让梦想照进现实******
中新网9月17日电 题 :坐标上 的“跨度”,让梦想照进现实
张尼 葛成
“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在空间对太阳Hα波段的光谱扫描成像……”2022年8月底 ,“羲和”探日成果正式发布 ,它不负众望 ,实现了多项国际首次 。
回首这十年,从跨海大桥到环沙漠铁路 ,从公路横穿天山到跨越琼州海峡输电 ,从“嫦娥”探月到“羲和”逐日……中国坐标编织经纬,跨越高山 、大海 、沙漠,甚至向遥远的外太空进发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探海,14亿人 的梦想一次次照进现实 。
梦想成真 ,离不开攻坚克难的恒心。
曾几何时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先后以1333个科学家 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其中 ,只有7位中国人的名字 ,古代5位,现代只有2位……什么时候中国人也能带回一片“自己的月亮” ?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立项 ,自此“一张蓝图绘到底” ,中国航天人夜以继日开展技术攻关 ,终于在2020年12月,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约2公斤月壤。
这些年,中国人向着月球、火星、太阳等星球不断进发,叩问苍穹的脚步不曾停歇,远古神话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
梦想成真,离不开敢啃“硬骨头” 的决心 。
茫茫荒漠 、漫漫黄沙,在“生命禁区”连通一条铁路 ,难于上青天 。中国人能做到吗 ?
解决风沙防护问题 ,克服恶劣自然条件 ,为了让和若铁路早日通车,施工高峰期建设者放弃与家人团聚 的机会 ,在零下20℃ 的严寒里坚守岗位……最终,和若铁路补齐了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最后一段“弧线” ,而从铁路开工建设到正式通车仅用时三年多 。
梦想成真 ,离不开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
在跨越琼州海峡 的联网工程中 ,为了按时将海缆从临时泵站转移到终端站,100多名村民,经过多次演练,靠着肩挑背扛的人海战术成功搬运了海缆,令外方都大加赞叹。也正是有了这样 的凝聚力 ,才能让一个个“不可能完成 的任务”顺利执行 。
一条条铁路公路电路贯通 ,背后连接着 的 是14亿中国老百姓的小日子。
中国在坐标上实现的跨度,绝不仅仅 是空间距离的突破,更承载着一个国家 、民族飞越沧海的历史 。(完)
高校对校外人员开放了 ?专家 :应逐步适度恢复对外开放****** 中新网北京2月1日电(刘欢)近日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宣布恢复校友出入校权限,部分高校还允许家长和校外人员申请入校。 “乙类乙管”实施后 ,高校对外开放规则有何变化?校外人员是否还能出入校园 ? 恢复校友出入权限,家长也能到校参观 目前,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陆续发布通知 :结合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和校园实际,学校恢复校友免预约出入校本部的权限。 大学校友可通过出示电子校友卡 、实体校友卡或有效身份证件 ,经工作人员核验确认后,步行入校 。未办理相关证件 的校友可通过校内单位预约流程,申请入校。 对于家长和校外人员 ,东南大学特别规定:因需入校的家长和其他校外人员,可提前一天线上申请 ,并经校内有关单位负责人审批,审批通过后生成入校码,方可入校,出校时 ,需做好扫码登记 。 ![]() 此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近期发布通知 ,取消白名单以外人员入校报批制度 ,恢复疫情前入校模式 :工作日来访人员可在官方小程序申请入校 ,填写被访部门、被访人员及来校事由;来访人员出示有效证件 ,做好登记后可进入学校 。 大学在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对外开放,参观人员在校园开放期间必须持本人有效证件在门岗登记,并接受安保人员查验。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二在读生小刘对此表示很支持,“大学能正常运作挺好 的,大家来参观,也能对学校有了解”。 大学校园备受青睐 ,却也有协调烦恼 大学校园一直 是校外游客热衷参观的地点之一 ,特别是花季等特殊时期 ,各大高校迎来游客参观高峰期 ,校园和校外人员 的协调问题也凸显出来。 中新网了解到 ,高校此前对社会开放时 ,规定学生宿舍区、教职工家属区和教学科研场所集中区域为非开放区域,图书馆、体育馆等则可以进入 。目前 ,虽然多所高校陆续恢复校友出入权限 ,但暂未对社会全面开放 。 武汉大学保卫部工作人员向中新网表示,目前学校暂未对普通游客开放 ,校园教职工、学生的到访亲友可联系校内人员进入校园 。 24岁的崔磊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他告诉中新网,在2020年之前,武汉大学没有设置门禁 ,可以自由出入 。“武大之前是真正没有围墙 的大学 ,正门口是一座开放 的牌坊,学校就坐落在商业街附近 ,经常有游客来参观 。” 每年3月 是武汉樱花开放 的时节,也 是校园游客最多 的时候。崔磊表示,这个时期经常能看到专程来武大拍照 的游人,学校在受到大家欣赏和认可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困扰。 在校园内 ,从学生宿舍到教学楼之间有一条著名的樱花大道,花季时期常常被聚集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还有游客在学生上课时探头探脑,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 ![]() 除了校园景观,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及场地也经常吸引一些校外人员 。 阿九居住在北京一所高校附近 ,此前曾在一所大学校园的篮球场打球 ,有时还会碰到一起加入 的学生 ,“球场挺好 的,碰到学生 ,问一句‘能玩不’ ,就可以一起打球了”。 谈及大学公共设施问题,他认为,一些有学生在自习 的地方不太适合开放 。“但球场这类的 ,我觉得可以在学校没有自主活动 的时候放开,社会上这类公益性 的资源比较少 ,如果能有多一点公共球场或社区球场,谁会去学校呢?”阿九说 。 “有取有用”,高校宜与公众共建共享资源 虽然从前的对外开放曾对校园秩序造成影响,但崔磊仍然希望今后能逐渐恢复到放开状态。 “一方面大学具有公共属性,应该对外开放部分资源;另一方面大学生也不应该被圈养。”他表示,开放的同时应加强管理 ,不能打扰到学生生活 。 “寒暑假没什么课 的时候,校园里 的资源就可以合理利用起来了,能够协调好开放秩序也 是大学管理能力 的体现。”崔磊说 。 ![]() 传媒工作者侯知谦此前曾到一所高校参加活动 ,因开放权限问题产生困扰 。他认为 ,作为城市文体资源的重要聚合枢纽 ,向公众开放体育场 、绿地等区域可以说 是公立高校“有取有用”的社会义务 。 “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高校理应在保证师生安全和教学秩序 的前提下以合理方式向公众开放 ,尽管此举将让高校重新担负起相应的管理职责,但其更显著 的意义在于让公众参与高校共建 ,共享丰富 的资源。”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吕林海则认为,大学具有文明教化、传播知识 的社会职能 ,同时还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 “高校是知识资产的拥有者和奉献者,不能仅仅提供一些物理资源,更应该成为社会 的知识资源管理中心,将来应逐步适度、有限地恢复到开放状态 。”吕林海说 。(应受访者要求 ,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