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龄青年多、恋爱难 看山东田间能人怎么牵红线******
在山东临沂,有一位“民间月老” ,他叫王孟阁。
他和大儿子王琪、二儿子王振一起为人牵线做媒 ,短短几个月 ,已为上千名大龄青年成功牵线 ,他们父子也因此被人称为当地的“直播相亲王”。
大龄青年来王孟阁父子直播间相亲 ,在数十万网友面前依次报出身高、体重 、工资、房产等不为外人所知 的隐秘家事 。手机前 的你若看上了哪位嘉宾,可以直接拨打他们 的电话 ,与心仪对象当场沟通速成配对 。成了 ,王孟阁父子为他们鼓掌祝福;没成 ,也别恼,王孟阁父子会留他们吃碗大锅菜再走,以表慰藉 。
比电视剧还好看的山东相亲直播间长啥样?
乡村版《非诚勿扰》每天准时在王孟阁的小院里拉开帷幕 ,王孟阁在镜头前直播,两个儿子在旁边助播。场地就在一片小池塘旁边 ,原本是用来种藕 的 ;演播厅则是用铁皮搭成 的小屋,没有聚光灯也没有霓虹,甚至能听到蚊子不时在耳边嗡嗡。一切都显得粗粝又质朴,但充满热情和生命力 。
直播开始前 ,不少年轻人会搀着自家父母提前一小时到达小院 ,坐在厢房外的一排长椅上等候 ,像极了医院候诊区里等待医生开出就诊单的男女老少 。只不过,王孟阁父子从纸上撕下 的往往是连线对象 的电话号码。
无论男女 ,一坐上椅子 ,他和两个儿子便穿着印有“王孟阁相亲大会” 的白T,连珠炮似地开始发问 :身高多高?体重多少?学历是什么?做啥工作 ?工资多少?有房没有 ,全款还是首付?有车没有,价值几万?
碰见30多岁 的嘉宾,他们也不忘顺带问上两句,结过婚没有 ?有孩子吗 ?……经王孟阁之口问出的相亲问题 ,永远直白而精准 。如此快节奏高密度 的问答 ,几个来回就能让他摸清来者的情况和需求。用他的话说 ,这些硬件条件都是“纸包不住火”的 ,他们父子问得这般细致 ,也是为了给急于“脱单”的年轻人把好关,替他们找到条件匹配 、门当户对的另一半 。
直播后,王孟阁父子能清楚地感受到,出镜 的嘉宾 ,要是长得好,很快就被“抢”了 ;相反,要是长得“赖巴”,车和房也不是全款购买的 ,常常要花上40多分钟才能“推销”出去。
“大路多宽放多宽 ,利于脱单 。”王孟阁父子对着屏幕喊。这几乎成了他 的口头禅,大龄青年似乎越来越多,恋爱也变得越来越难,在他们看来 ,解决问题的杀手锏就 是:放宽条件 、门当户对。
“我们这好多大龄男青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最终求助于我爸。大家基本都是相貌平平、工作平平、性格平平 。山东男孩大多老实、做一份稳定却稍显沉闷的工作 ;女孩大多安静 、内敛 ,在选婚姻还是选爱情 的抉择中摇摆不定 。”在旁边助播 的王琪认为这是父亲强调门当户对的原因。
这也 是他们直播间的原则 。若有男嘉宾是初高中学历,听见热线电话里的女孩 是本科毕业,王孟阁和儿子们会直接挂掉 ,“学历高的找学历高的,学历低的找学历低的 ,有共同语言,这没有高下之分。”
王琪说:“毕竟会来我爸直播间相亲 的 ,都 是我们这里‘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 。”
“乡村版孟非”如何炼成?
最初,王孟阁父子在快手做直播,原本只是为了拉呱(山东方言,指聊天 、闲聊) 。烧个地窝 ,一家人往那儿一坐,和网友家长里短地聊。有一次,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回事,王孟阁挺自豪地说 :“俺两个儿子都是我说 的媒 。”有网友眼睛一亮 ,来了精神:“我儿30多了还没娶媳妇,你能给牵线搭桥吗 ?”
王孟阁和儿子商量后,便答应了,玩闹似地在直播间连麦 ,没想到真说成了一对儿,从那时起,开始有更多“大龄青年”陆陆续续进入了直播间 。
那年七夕 ,在粉丝的建议下,王孟阁在两个儿子的帮助下,开了第一场线下“相亲大会” ,他们在前一天 的视频里发出了“召集令” ,怎么也没想到,第二天 ,小院一下挤满了人 。耳边响起了鞭炮声 ,现场 的气氛被推向顶峰;王孟阁那天的直播也“炸了”,人气峰值也首次突破万人大关。“牵手成功” 的年轻人纷纷表示感激,还有人在日后给他们送来了锦旗 。
七月七相亲大会后 ,一发不可收拾 。找对象难,对临沂男青年来说早已 是社会问题 。临沂常住人口达1100万 ,相亲的需求一旦被开发 ,王孟阁父子忙得天昏地暗。王孟阁的电话号在直播间公布后 ,打电话相亲的人越来越多 ,为此 ,王孟阁只能上午和晚上连播两场,让每一个预约 的嘉宾都有机会上场。
王孟阁父子的直播为什么会火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是易事,但你若守上几场直播 ,看王孟阁如何将大龄青年推销出去,就会惊讶发现,这 是多么理所当然 。地道 的鲁南口音外加朴素真诚 的价值观,这种带有浓重地方乡土文化 的唠嗑,让大家眼前一亮 。此外,王孟阁和儿子们开诚布公的条件罗列法若移植到其他省市,或许会失效——他们的婚恋标准几乎可以简化成一条:找个人过踏实日子 。更甚 是,“只要下雨了会跑回家就行” 。
王孟阁老挂在嘴边的“放宽条件”也贴合山东现实 。临沂本地年轻人多早婚,不乏22岁就觉得自己“晚婚” 的男孩来直播间相亲。王振记得自己初中毕业时就有不少同学在找对象,等他中专毕业,同学们的孩子都长大了 。
残疾人 ,相亲市场上绝对弱势的边缘群体 ,也能在王孟阁父子 的直播间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 。他很能理解残疾小孩父母 的心情 ,这想法再简单不过 ,“就 是让孩子在自己百年之后能够组建家庭 ,在世上有个依靠 ,不至于孤苦伶仃”。
王振清楚记得,一次 ,一个缺只耳朵的男人来相亲 ,他特别会卖二手机器 ,一年收入二三十万,这就比不少身体健全 的人厉害 。 “他的缺点 是残疾 ,如果不借助互联网传递出去,提个灯笼也找不到人。”王孟阁便和儿子一起琢磨,把他能挣钱 、头脑灵活 的优点总结了出来。
在10万人围观的直播间里 ,连麦效率太低 ,还常遇到人上麦捣乱 ,挤掉了那些真正需要相亲的人。王孟阁只好买了两个老年机 ,让儿子专接热线电话 ,通过电话筛选 的人才能进直播间和老王对话 。
自此 ,王琪和王振手中 的电话铃声就没停过。“下午两点是最忙 的时候”,他们一边扒拉碗里 的饭 ,一边接电话 ,两点一过 ,十几个预约名额基本就满了。
“我实在算不来自己接过多少通电话了” ,现在,王振只知道手机最多存500条通话记录 ,从早上十点到下午这会,500条记录就满了 ,手机自动清空所有记录后,又有源源不断 的人拨了进来。
王振说:“我们能做 的 ,就是尽力帮助他们找到合适 的人,但未来能成与否,各自的路还是要各自来走。”
直播间“速配爱情”为何火 ?
相亲,是一个经久不衰 的话题 。不管是各色相亲节目,还 是城市里随处可见 的“相亲角” ,足以映衬出相亲市场的火热。
现在,技术改变了人们对于爱情的看法与想象,也建立了更广阔的社交空间 ,人们见面之前可以先通过网络培养感情 。而快节奏的生活与稀缺 的闲暇时间促使人们追求低成本 、高效率的相亲平台。
在王孟阁父子 的直播间 ,不管 是去现场还是线上连麦,都不需要任何费用。不过 ,观众会自发刷一些礼物支持他。只要双方有意向,王孟阁就会建议“牵牵手” ,将联系方式告诉彼此。这样的相亲充满未知性,什么样的人会提什么条件,大家都不知道。而全程 ,不过十几分钟。
与华丽包装 、精雕细琢 的相亲节目相比,偶然性、真实性是相亲直播的特点和优势 ,观众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王孟阁父子直播间参与方式很简单:他公布了自己 的联系方式,愿意到现场的,可以联系他到他 的农家院直播 ,还能吃上一顿他准备 的大锅菜。在直播间围观 的用户,如觉得线上有合适 的嘉宾,可以直接拨打电话 ,现场与王孟阁连线,说出想法 。
因此 ,来到直播间相亲的既有年入近百万 的成功人士 ,也有收入微薄 的工人 ,甚至还有一些残障人士 。他们会简单介绍自己 ,平凡的人生被浓缩在短短的几句话中 ,各个小故事组成了精彩的情景悲喜剧,使直播内容极具戏剧性。
王孟阁父子热闹的相亲直播 ,吸引了各种各样 的群体观看 。即便是寥寥数语的“速配爱情” ,依旧吸引了许多单身男女参与 。井喷式 的流量 ,也带动了许多当地主播加入相亲直播的赛道,县乡地区 的相亲直播俨然成了社交平台 的独特存在 。
毕竟,在许多人眼里 ,相亲并不仅是简单安排男女会面,还是一种社会匹配过程。这个话题,经久不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牟昊琨 实习生 赵熳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应急管理部提示做好近期寒潮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中新网1月12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 ,气象部门预测 ,受强冷空气影响 ,1月11日至15日,寒潮天气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最高降温超20摄氏度 ,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应急管理部日前向受影响 的30个省份发出提示,要求落实落细寒潮天气防范应对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管理部提示 ,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 、降温剧烈 ,具有降水相态复杂、雨雪雾大风等天气并发 的特点 ,且当前正值春运交通出行高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高 。要从四个方面做好近期寒潮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一 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 。加强与气象、交通运输 、农业农村 、能源等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强化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形成防范应对工作合力 ,做好不同地区防范应对暴风雪、剧烈降温、冰冻、强降雨等分类指导 。
二 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关注雨雪冰冻天气对春运交通、旅游景区及施工场地等影响,加强路况巡查,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和防灾避险指引 ,必要时及时管控相关路段 、关停景区和施工场地等 。
三 是强化抢险救援准备 。加强除雪车 、融雪剂等抢险物资储备 ,视情在重点路段 、重要区域提前预置抢险救援力量和物资 ,全力做好突发险情应急处置。
四是精准有序做好救灾救助 。妥善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推动交通 、电力、供暖、供水、通信、能源等部门按职责落实保供保畅措施 ,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安全过节。